从本世纪1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地方政府电梯监管部门开始进行电梯物联监管项目实施工作,较早的项目包括沈阳、大连、重庆、北京东城区等。到现在为止,有几十个城市进行了规模不同电梯相关项目建设。
国家质检总局近几年一直在引导和鼓励各地进行智慧电梯或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的建设工作,陆续出台了多个指导意见和通知,如:
《关于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质检特[2014]433号)
《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运行工作指南》(质检特函[2015]14号)
《关于加强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的通知》(质检办特函[2015]804号)
国内一些城市做的智慧电梯项目,普遍以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为主,建设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个别项目包含部分电梯的物联设施安装(实现故障判断和报警功能),以及基于电梯运行实时监测和维保管理的质监监管平台系统的开发。
政府建设的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在实际运行中有二类:
一个是应急处置平台,统一接警和救援调度指挥;
另一个是应急监管平台,主要负责监督责任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在特殊情况下,承担接警应急处置工作。
政府的智慧电梯项目,普遍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不论是应急救援平台,还是物联监管平台都只有极少的实际数据和信息。
在电梯应急救援平台方面,由于电梯的困人事故,乘客主要是通过电梯自有五方通话设备进行报警(其它远程报警还可能受限于通讯网络信号),因此困人事故无法被电梯应急救援平台获知。
在物联监管平台方面,由于项目资金因素,无法安装大量的物联监测设备,而各品牌电梯数据协议不同又阻碍了在用电梯的主控板通讯的可能。
所以,要实现普遍的数据感知和工作管理,要真正发挥政府智慧电梯项目的功效,还有一段路要走。